带孩子看电影《长安的荔枝》,不讨论这3个细节可就亏了票价 -

假期带孩子去看电影长安的荔枝》,一开始他咯咯笑,到了后半程就沉默了……

我家Coco是个很难共情电影的孩子,他总觉得这里面都是假的,是戏,有时看电影我和他爸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只有他跟没事人一样。

所以我在看电影之后,总是习惯跟他讨论一下剧情,这样能帮他更好地理解,带来更多启发。

先汇报观后感:电影适合大一点的孩子看,小宝宝确实get不到一些点。

如果想要值回票价,那下面这三个细节,你一定要跟孩子讨论讨论。




一、如何看待困难与失败


运送荔枝难不难?

5000里的距离,在当时至少要走上10天,可新鲜荔枝只能保鲜4-5天!

这看起来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这样的困难,问问孩子:他敢赌上性命,接下这个任务吗?


影片中,李善德的选择是: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这何尝不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面对困难,不因结果而畏惧,努力做到最好!

而片中李善德也正是这样做的!




当他做第7次运输试验时,双层陶瓮从陡坡滚落。


冰碴混着荔枝糊了一地,李善德却趴在泥里记录:“巳时三刻,阴坡温度降二成……”

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支撑着他在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同样的,在学习上,孩子敢不敢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把成绩提升,超过全班第一?

面对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会如何行动呢?

他能不能多番尝试,努力接近目标呢?

最后即使没有超过第一名,孩子在成绩上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这就是过程的意义!

也是失败的意义!

没有一步是白走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努力过,就值得被肯定!




二、唐朝小吏版Excel
影片中,满头白发的李善德蹲在油灯下,拿着算筹在羊皮纸上画格子,反复计算路线和损耗。


分枝植瓮、盐洗隔水、竹筒固鲜……他这不就是用跨学科智慧,硬生生造出了一款“唐朝小吏版Excel”吗?

现在教育也在不断升级,很多重点校、国际学校,都在强调跨学科教学!


但平时孩子们的实践机会非常少,因为这种学习需要调动的知识很多很杂,很少有老师能教。


老师不教咱们父母可得上点心,因为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是孩子未来生存的核心能力。

看完电影,咱们可以带孩子一起体验一把李善德的人生,发起一场冰箱草莓保卫战。

看看用什么方法,能延长草莓在冰箱里的保存时间?

请孩子做好Excel表格,对比温度、湿度,尝试裹保鲜膜,或者放密封盒等不同方法,草莓的保鲜时长。


我家Coco经过一个星期的实践发现:草莓表面的膜很重要,只要保持表面完好无损,就能保存更长时间。


而表面磨损的草莓,最好尽快吃掉,否则会很快发霉!

这场实验没白做,不但了解到了一些物理、化学知识,而且孩子挑水果的能力也提高了,以后去菜市场都不会被坑了。




三、命运真的不公吗


影片中,李善德把荔枝送到了,却被贬岭南,对于这个结局,你会怎样跟孩子讨论呢?


可能孩子会说:“这太不公平了!”


但李善德一家也因为被贬岭南,而逃过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有多惨烈?当时长安城有200万人,经过安史之乱,长安仅存不足1万人!

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

就像Coco花五年时间学习围棋,最终因为棋力有限放弃了。这能算个好结局吗?


当时他也有遗憾,但看完电影他想起此事,说:“说不定将来我在高中、大学能加入围棋社,说不定因为我会下围棋,能有什么其他的机遇呢?”


任何事物都是负阴抱阳的!

一件不太好的事情,仔细观察,总能看到它好的一面;一件很喜悦的事情,冷静思考,也总能看到它不利的一面。

只要人还在,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就能改变结局,不到最后一刻,谁又能说得准呢?



《长安的荔枝》是个好故事,搬上大荧幕后更是部好片子,通过影片如果能让孩子领悟到更多哲思,那就妥妥值回票价啦!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