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题材成演员转型“加速器”,双向奔赴的背后原因何在? -

暑期档尘埃落定,剧集市场最大的赢家也已经浮出水面,《生万物》凭借其深沉厚重的时代叙事与个性鲜活的人物群像掀起了全民追剧热潮,收视率持续领跑,成为了年度“剧王”的有力竞争者。与此同时,该作品也成为了杨幂演艺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拐点,再一次验证了“流量花”依靠农村剧成功完成转型这一路径的可行性,那么,就让我们借着这个机会来讨论一下,现实主义农村题材赛道为什么会成为年轻演员塑造高质量角色的“孵化器”?

文本优势打通情感共鸣,年轻化升级辐射更多圈层

纵观当下的内娱,无论是主流观众审美的瞬息万变,还是演员生态圈更新迭代的不断提速,都在无形当中加深流量艺人的危机感,哪怕是被业内外公认“血厚”,堪称“时代之女”的85花也不例外。近年来,在电视剧领域,她们每个人都接二连三的交出了转型之作。其中当属杨幂的转型之路最为一波三折,职场剧、都市情感剧、年代谍战剧她都有尝试,大众评价却始终毁誉参半,直到农村题材的《生万物》出现,才让她的演技口碑大规模翻转,华丽丽的上演了一出“熹妃回宫”,重新拿回了市场对她演员身份的信心。


无独有偶,在转型方面一直领先其她85花半个身位的赵丽疑,当初首度打开局面,靠的也是农村题材的《幸福到万家》。还有凭借《山海情》中水花一角拿下飞天奖的热依扎,凭借《大山的女儿》中的黄文秀一角突破了“古装美女”形象,戏路大幅拓宽的杨蓉……,农村题材作品对她们的加持同样肉眼可见。

为什么现实主义农村剧会越来越频繁的与流量演员双向奔赴,甚至成为了她们“转型”道路中的“杀手锏”?这确实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去思考。

首先,不可不提的就是文本上的绝对优势。在短剧以“地毯式”商业模式和成瘾性内容对长剧形成降维打击的今天,剧情悬浮,同样满足于浅层感官刺激的古偶,很难和它们有一战之力。观众们渴望在长视频中看到的是值得沉浸式追剧,能够引发深度思考和更细腻情感共鸣的内容。

而像《生万物》《幸福到万家》这种改编自严肃文学的农村题材作品,本来就拥有网文IP所难以企及的坚实文学基底,就拿《生万物》的原著《缱绻与决绝》来说,它所描摹的鲁南农村人与土地之间的复杂关系,拥有真实的时代印记与广阔的社会肌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解读空间,极富戏剧张力,为影视改编提供了宝贵的创作源泉和稳固的叙事地基。

剧版《生万物》除去删减了一些过于“极致”的情节,基本上做到了把握原著的“主心骨”不变,把“在千年沉淀的农耕文明中,土地既是养育生命的根基,也是命运起伏的载体”这一精神内核表达的淋漓尽致,带给人一种历史纵深感,和能够激发出内容长尾效应的厚重气质。


另外,该赛道作品出于创作难度考虑,往往会匹配能理解把握原著精髓的业内最优班底,就是奔着锻造能为行业“打样”的口碑力作而来,以《生万物》的导演刘家成为例,他曾经执导过《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等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创作能力备受业内认可。原著带来的扎实叙事基础+黄金幕后班底的配置,这样的作品质感在线也是顺理成章,当流量艺人不用“以人抬剧”,反而可以“借剧抬人”,转型的成功率自然就大大提升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刻板印象里,“土里土气”的农村题材被看作很难与主流观众进行良好链接的冷门赛道,直到2020年,广电总局开始对相关主题的影视作品进行政策扶持,现实主义农村剧终于从行业边缘逐渐走近了风口中心。

而此时的行业,正在面临着市场格局变动、观众审美升级的关键时刻,现实主义创作不断突破过往的“定式”,开始寻求更加多样化的表达落点,农村题材也不例外,出现了一批以农村背景为基础,再叠加贴近当下年轻人审美取向的不同元素的作品,有效的让内容辐射到了更多圈层。

以《幸福到万家》为例,主创对原著进行了更符合“Z世代”观众口味的改编,没有过份的渲染女主的苦难,而是选择用带着点喜感的笔触把乡村众生相刻画的栩栩如生,特别是一开场就以“婚闹”这个社会热点话题作引入,瞬间就点燃了观众的共情与愤怒,之后的剧情中,编剧也会让坚韧自强的女主通过个人努力不断的拿到一些阶段性“成果”,以保证观众能在追剧的过程中一直体验到“爽感”。

到了《生万物》,这种在正剧厚重底色上融入各种年轻化元素的模式已经被导演、编剧运用的更加娴熟自如,它在年代乡土剧的外壳里包裹了很多95后、00后喜闻乐见的桥段,例如“先婚后爱”、“姐妹替嫁”、“种田经营”等等,哪怕是放在晋江平台上也算得上是热度极高的标签,正是这些流行元素,让《生万物》做到了一边稳固收割手握遥控器的传统受众,一边又能拉拢年轻人大规模参与关于剧情讨论。

可以说,农村剧在自我迭代之后,变得更加的契合流量艺人粉丝群体的审美,能够很好的帮助她们稳住流量基本盘,同时,与古偶、现偶相比,这些具备圈层穿透性的农村题材作品,又可以将她们的演技口碑触达到多年龄层的观众群中,增加路人盘的影响力,为“转型”扫清障碍。

“扮土”比“扮丑”更具性价比,“乡村大女主”填补市场空缺

从大部分观众的反馈来看,杨幂此次能够通过《生万物》拿下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把转型的进度条成功推进了一大步,靠的显然不是演技的“脱胎换骨”,网友们普遍认为她此次的表现“有明显进步,但也不是毫无缺点”,《哈尔滨1944》中的关雪和《生万物》中的宁绣绣,同样是在杨幂舒适区之外具有挑战性的角色,为什么会得到如此两极的评价?秘诀就是通过“群像”构筑的优质戏剧土壤为自己减轻压力,提升用户认可度。

纵观国产剧中的农村题材赛道,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人物群像的方式呈现,以小见大,把时代的波澜落实到每个微观个体身上,每个配角都栩栩如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在《生万物》中杨幂虽然是一番,却并不需要靠自己“单抗”,倪大红、秦海璐等老戏骨已经为这部剧的演员业务能力定下了基调,靠着炉火纯青的演技,将追剧网友最大程度的留在了故事和情绪里,杨幂只要能完成正剧的表演要求做到“不出戏”,还能在关键场次给路人观众带去一些亮点,就会让大家感到格外的惊喜,从而达成个人与农村题材互相成就的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近年来有关女性主义的话题在互联网被广泛讨论,导致主流用户对影视剧中所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很多古偶中的“大女主”都难逃观众的吐槽,不管是女商人还是女将军,总归要大开“金手指”,走进“女强男更强”的窠臼,声势大于实际,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悬浮感。

而很多农村剧中的女性角色,从未标榜自己是“大女主”,却把外柔内刚的生命力展现到了极致,她们身处对自身性别极其不友好的封建大环境,却在被倾轧的过程中迸发出了强大的主体性。宁绣绣敢爱敢恨,既能用智慧和长远的眼光帮家人摆脱贫穷,也能够克服心理障碍与马匪对峙救助村民;何幸福有勇有谋,面对不公绝不屈服,坚持为自己和亲人讨一个说法,最终凭借着自身的勤奋善良闯出了一番事业;水花受贫穷的家庭与自私的父亲裹挟,嫁给了不爱的人,却始终没有放弃好好生活,不仅在丈夫受伤后独自扛起了家庭,还靠着种植蘑菇成功致富。

这些始终向上生长,极具独立精神与人格魅力,又足够落地的女性角色,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前市场中对“真·大女主”需求的空缺,所以,饰演这样的人物对演员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加成,自然也有助于提高“转型”的成功率。

当然,演员想要“转型”,众所周知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颠覆过往形象,一般来说荧幕形象反差越大,越容易剥离固有标签,降低演员本人身上的“明星符号”对观众入戏的影响。但一步跨出太远,也很容易因为驾驭不了挑战性过强的人设,导致演技短板暴露,得不偿失。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女演员常见的两个改变形象的赛道“扮丑”和“扮土”,“扮土”无疑是更有“性价比”的,“扮丑”意味着流量演员要完全放弃自身的颜值优势,除非有超强的业务能力加持,否则角色很容易不够讨好、缺乏吸睛点,作品也难以收割粉丝与观众的收视粘性。“扮土”则既能做到通过妆造上的改变来增强演员的信念感,辅助入戏,又不会过于颠覆,宁绣绣的清丽灵动,何幸福的淳朴倔强,都与演员身上的某一部分有着微妙的契合度,所以观众接受起来也会更加丝滑,不会感到到太多的割裂感。这也是流量艺人为什么会选择积极参与农村题材作品,并把其视为“转型”的最优解之一。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内容的表达厚度还是市场的接受程度来看,农村题材都并非如想象中那样冷门,而是一片有更多潜力亟待挖掘的蓝海,未来年轻演员如果想要向业内外释放拓宽戏路的信号,完成阶段性的转型,这一赛道仍旧会为她们提供丰沛的土壤,但想要像杨幂和赵丽颖一样得到观众的认可与职业生涯的进阶,良好的业务能力才是关键,一旦演技撑不起人设,流量偶像在农村剧中就会显得无比突兀和违和,口碑被反噬也是分分钟的事。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